医疗保险现主要由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和社会医疗保险三项保险制度组成。
1. 公费医疗
公费医疗制度根据国家的有关法规建立,1952年起在全国实施。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职工及大专院校的在校学生享受公费医疗待遇。享受公费医疗待遇人员的门诊、住院医疗费用,除个人按规定自负部分外,其余的由公费医疗经费支付。公费医疗经费来源于政府财政预算。
2. 劳保医疗
劳保医疗制度根据国家的有关法规建立,1951年起在全国实施。国有所有制企业的职工享受劳保医疗待遇。享受劳保医疗待遇人员的门诊、住院医疗费用,除个人按规定自负部分外,其余的由劳保医疗经费支付。劳保医疗经费主要来源于企业的福利基金。
3. 社会医疗保险
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是在改革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制度的基础上建立的。1996年至1997年,分别实施了住院医疗保险和门诊急诊部分项目医疗保险。到1997年底,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的企业和事业单位达21000户,被保险的职工人数为489万人,其中退休人员为157万。
4. 发展趋势
医疗保险的发展趋势,是建立以职工社会医疗保险为主体,附加保险和医疗救济为补充的,覆盖全体城镇职工的医疗保障体系。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保障主体多元化(国家、社会、单位、个人)、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的医疗保障新格局。
职工医保新政解读:2023年1月1日起,职工医保全国统一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参保人员不变,享受待遇将逐步统一。未来,职工医保将更好地服务于职工群体。
职工医保全国统筹后,待遇标准如何统一?根据《意见》,职工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障待遇标准不变,但是将逐步实现统一待遇。各地可以在现有标准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以达到更好的统一。具体的标准将由国家和各级政府以及有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职工医保新政策是国家为了提高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和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而出台的重要措施。从2023年1月1日起,职工医保将全国统一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并将逐步实现统一待遇,这将为广大职工群体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保障。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职工医保的管理和服务,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也需积极参与和协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四十三条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包括在用职工、已经离退休的职工以及其他依法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
一、医保新政策2023年最新
首先,第一个变化是将会改变医保返款的标准。我国逐步完善职工医保制度,制定新的医保返款标准,河北、河南等地已经落实执行这项新制度。新标准要求,在职职工返款额度统一按照缴费数额的2%划入,退休职工按照上年度养老金2%计算返款数额。
与此前规定相比,在职职工和退休职工的返款数额将会有所下降。预计将从2023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这项新标准。
第二项变化是改善职工门诊的待遇水平,部分地区职工门诊的报销比例有所提高,最低报销比例高达50%。在职职工个人医保账户中的钱还可以和家属共用,家属可以用账户里的钱缴纳新一期医保费用。
第三项变化是提高部分地区居民医保缴费标准,不同地区医保费用上涨幅度有所不同。医保缴费上涨数额为350元到600元不等,江苏常州等地将医保缴费数额上涨到930元。
第五项变化是上调职工医保缴费基数,职工医保的缴费数额是与职工的工资挂钩的。职工的工资上涨,职工医保的缴费数额也会有所增加。以福建地区为例,与2021年相比,2022年职工医保缴费数额上涨316元。此前,部分居民对医保的认识程度不高,没有定期缴纳医保费用,参加医疗保险。
二、2023医保国家政策新规定
不少人感叹,治病太贵了,上了严重疾病,本有机会治病,但却因为没有钱治病,而不得不放弃治疗。
2023年医疗改革最新政策是:门诊报销改革、职工医保个账改革、健全门诊共济保障机制以及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
1、门诊报销改革
将门诊费用纳入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医改之前,门诊治疗是无法报销的,改革以后医保可报销。许多人有个误区,认为平时买药,现在去门诊来回车费、挂号费、排队时间、购药等等反而是增加了负担。实际上,这个门诊报销更倾向于之前就需要经常门诊的人员,而不是由于医改而想去门诊购药的人员。
2、职工医保个账改革
改革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改革前,个人缴纳2%进入个人账户,单位缴纳8%左右进入统筹账户。国家再从单位缴纳的8%中拿出一部分进入个人账户。改革后,个人缴纳2%进入个人账户,单位缴纳进入统筹账户。
3、健全门诊共济保障机制
相关部门将会建立健全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意味着参保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可使用直属关系人的社保卡费用进行看病购药。
4、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
如何提高基金使用效率是社会大事,合理的统筹才可以让医保基金合理被使用,而不是盲目地随便浪费。
医疗体制改革的意义
2、医疗体制改革将有助于医院提高治疗效率。以前医院和相关药商是有利益关系的。医院医生在开药时或多或少考虑了相关药物的销售,尤其是那些昂贵的药物,不仅没有帮助医院医生及时治疗患者,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老百姓的医疗成本。取消药品奖金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老百姓的药品采购支出。
3、医疗体制改革有利于促进基层卫生产业的发展。通知进一步推进医疗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行业的管理和规范,提升了整体医疗水平。
3月1日起,新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2年)》正式实施。其中,阿兹夫定片、清肺排毒颗粒2个被纳入医保临时支付范围的新冠治疗用药,自4月1日开始实施。
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现包括药品2967种,其中西药1586种,中成药1381种;中药饮片未作调整,仍为892种。
进
有111种药品新增纳入目录,其中有105种是5年内上市的新药,还包括23种2022年新上市的药品。
从治疗领域来看,包括抗肿瘤(14种)、新冠治疗(2种)、罕见病(7种)等领域的药品,以及糖尿病、慢阻肺等慢性病领域的药品(56种)
出
有3种药品被调出了目录,均为已被注销批准文号的药品
平
中药饮片未作调整,仍为892种
据统计,此次谈判和竞价新准入的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达60.1%,预计未来两年将为患者减负超过900亿元。
职工医保门诊报销逐步调整
OUTPATIENT MEDICAL BILLS
近年来,多个地方开始推行新的职工门诊共济保障机制。调整后,一方面,单位缴费基本医疗保险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全部计入统筹基金;另一方面,职工医保门诊自负部分大幅降低,并且允许家庭成员相互共济使用个人账户。
相关部门希望通过调减单位缴费和统筹基金划入个人账户的比例,为普通门诊报销提供资金支持,以满足广大参保人,特别是退休人员对报销普通门诊费用的需求。
以上海为例,2023年7月1日起,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统筹基金。个人账户和门急诊待遇则根据在职和退休有所区别:
个人账户:
在职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本人的个人医疗账户(标准:本人参保缴费基数的2%)
退休人员:由统筹基金按定额划入,具体标准为:
➤ 74岁以下1680元/年
➤ 75岁以上1890元/年
个人账户使用范围:
主要用于:支付参保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或定点零售药店发生的政策范围内自付费用。2022年7月1日起,分步扩大个人账户使用范围:
➤ 可支付参保人员本人及其配偶、父母、子女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发生的由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
➤ 在定点零售药店购买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耗材发生的由个人负担的费用
➤ 探索个人账户用于配偶、父母、子女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的个人缴费
➤ 不得用于公共卫生费用、体育健身或养生保健消费等不属于基本医疗保险保障范围的支出
门急诊待遇:
在职职工:门急诊自负段标准调整为500元。超过部分由统筹基金按下列标准支付:
➤ 在一级医疗机构门诊急诊的,统筹基金支付80%;
➤ 在二级医疗机构门诊急诊的,统筹基金支付75%;
➤ 在三级医疗机构门诊急诊的,统筹基金支付70%。
退休人员:
(1)2001年1月1日后退休人员:门急诊自负段标准调整为300元。超过部分由统筹基金按下列标准支付:
➤ 在一级医疗机构门诊急诊的,统筹基金支付85%;
➤ 在二级医疗机构门诊急诊的,统筹基金支付80%;
➤ 在三级医疗机构门诊急诊的,统筹基金支付75%。
(2)2000年12月31日前退休人员,门急诊自负段标准调整为200元。超过部分由统筹基金按下列标准支付:
➤ 在一级医疗机构门诊急诊的,统筹基金支付90%;
➤ 在二级医疗机构门诊急诊的,统筹基金支付85%;
➤ 在三级医疗机构门诊急诊的,统筹基金支付80%。
此次改革的核心,是用调整个人账户的划入方式,来“置换”普通门诊统筹报销。
改革涉及利益调整,不少参保人划入个人账户的资金会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特别是考虑到我国各地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医保政策存在一定差异。
我们一直坚持稳步推进,努力处理好改革前后的政策衔接,逐步实现改革目标。
——国家医保局有关司负责人就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相关问题答记者问,2023年2月25日
异地就医更方便
INTERPROVINCIAL ON-THE-SPOT SETTLEMENT OF MEDICAL BILLS
适用人群扩大:
原有跨省异地长期居住参保人员、跨省临时外出就医人员中的异地转诊就医人员,新增了因工作、旅游等原因异地抢救人员、其他跨省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并规定将异地急诊、抢救人员按照视同备案人员管理,至此实现了跨省异地就医人员的全覆盖。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支付政策可以理解为“就医地目录、参保地政策”。也就是说,执行就医地规定的支付范围及有关规定,包括基本医疗保险药品、医疗服务项目和医用耗材等支付范围;执行参保地规定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起付标准、支付比例、最高支付限额、门诊慢特病病种范围等有关政策。
目前,全国200多个统筹地区实现了5种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
5种门诊慢特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放化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
简单备案后即可体验:
异地就医前,参保人员可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国家异地就医备案小程序、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或参保地经办机构窗口等线上线下途径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
开通备案后,参保人在备案地开通的所有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均可享受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服务;就医时需出示医保电子凭证或社会保障卡等有效凭证。
目前,全国120个统筹地区实现了自助备案,参保人员可以即时办理、即时生效。
转载注明:http://www.chasingsnacks.com